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我市被生态环境部约谈六起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处置案件的查处和整改情况。此前被约谈的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在会上就自身案件进行深刻反省,并对整改工作作表态发言。同时,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在会上对《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及我市陶瓷行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了宣讲。
会议指出,目前我市陶瓷行业产生煤焦油等危险废物,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固废处置设施运行不畅、标识不清、申报不及时等问题依然存在。
会议要求,全市陶瓷企业必须要以生态环境部约谈案件为警示,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经营。
一是要提高政治觉悟,自觉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各企业负责人要正确认识当前环保工作的形势,提高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企业固废(危废)的规范化管理和处置工作,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规定以及本次会议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算好企业的经济账和责任账。
二是自觉加强企业内部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企业要严格做好固废(危废)产生台帐、固废(危废)库存台帐、外运处置门卫台帐和财务账本等“四个账本”以及加强对固废(危废)产生车间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门卫、财务等“四类人员”的管理,对固废(危废)的产生、称重、入库、转出、财务转账等关键环节要逐级审核把关,与固废(危废)处置单位签订转运合同前,要认真核实企业资质、处置能力以及真实性,并加强运输环节的把控,制定严格的车辆出入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环境风险防范,认真落实企业突发事件的环境风险预案和演练。
三是严格执行每月网上申报登记制度。每月5日前对上月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暂存、产生、转运、处置情况进行如实填报,形成长效日常自我约束管理机制。
四是严格守法经营。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坚决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决不能做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各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持续开展“清废除患2019”专项行动,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坚决查处,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转移处置固废(危废)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非法收运、转移、倾倒、处置固废(危废)的企业、中间商、承运人、接收人等,坚持一追到底,严肃惩处,查处一批,打击一批,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相关新闻
一、生态环境部约谈我市六起案件查处情况
2018年5月11日,生态环境部就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问题集中约谈了包括江门在内的七市政府,涉及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非法处置浸出渣污泥案等六起跨地区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件。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等,强力推动案件查处和整改。
截至目前,六起案件的查办和整改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六起约谈案件已全部办结,其中涉刑事的三起案件已经一审判决。经梳理,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公安机关办理六起约谈案件过程中,行政处罚立案18件、行政处罚款360万元,立案侦查5件、刑事案件处罚款1600万元,抓获涉案嫌疑人26名(其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犯污染环境罪11人、公安机关实施取保候审15人)。
二、“清废除患2019”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江门在“清废除患2018”专项行动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清废除患2019”专项行动。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摸底数、查漏洞、补缺口、压责任、严监管、强能力”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等各类固体废物及非法堆存倾倒点的排查整治,推行“双随机+专项执法”模式,重拳打击涉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全面落实我市约谈问题整改工作,坚决打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翻身仗。
截至目前,江门已建立了镇(街)、村(居)常态化巡查机制,全市共排查出62个非法倾倒、填埋隐患点,其中55个已完成清理整治,并进一步深挖追查,对肇事者严厉查处。在合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江门还建立了多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排查产废企业4074家,责令改正376家,固废立案45家,移送公安部门7家,共处罚金额101.8万元。
此外,江门还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筑牢企业主体意识。针对全市不同行业,江门共举办警示教育宣讲会九场,覆盖机动车维修行业、电镀及铝氧化等表面处理行业、印染行业、皮革行业、线路板、陶瓷行业全市1200多家企业。